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家庭生活 > 二人世界 > 夫妻关系

练习气功首先应该先养性

本文Tag标签:两性健康  

  首先,气功伊始,古人倡导未练气功先养其“性”。这个性主要是指精神、情绪,思想道德,生活情操等。古代养生家把肉体锻炼叫做“命功”,而把精神、思想等方面的修养称为“性功”。在提倡“性命双修”的过程中,更强调“命功有限而性功无限”,从而充分突出了“性功”的重要。练习气功宜先养性,简要的理解,即是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,日常生活中尤其练功时,更要保持精神、情绪方面的稳定,要在一个“心澄如静水,思虑无纤毫”的良好心境情况下,进行的气功锻炼,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。在这力面,有一个有力的例证:我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,其幼年多病,身体赢弱,但他后来却逐渐康健而年逾百岁。据考证,他健康长寿的秘诀,既不求嗜山珍海味,也不好服参汤饵汁,唯十分注意在气功养生,调心养性上下功夫。漫长的一生中,他创导了许多气功养生方法,总结了许多养生的经验,但其深有体会的是养性宁心,如他在“卫生道”中写道:“世人欲识卫生道,喜怒有节嗔怒少,心诚意正思虑除,顺理修身去烦恼。”可以说这“节怒”、“除虑”、“去烦恼”而心安神静的修身养性要点正是孙思邈得以长寿的关键。

  养性,首先要注意情绪也就是中医所概括的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”的七情变化。一般的情况下,人的七情可随着外界客观影响波动,而属生理可调节的范畴并不造成身体的损伤。但情绪持久的不正常,即如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终日长吁短叹,眉头紧锁,悲啼暗泣,愁肠百结以致百病缠身;或情绪变化的大起大落,即象《岳飞传》中笑死牛皋,气死金兀术等事例,这都是因情绪变化超过了正常生理范畴,而造成了人体的气血失调,经络阻滞或损伤其相应的脏器,如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”等各种病变。对于情绪因素致病和有损健康,现代科学是这样认识的,不良的情绪能导致人体神经,功能失调,特别是大脑细胞的损伤,对全身各系统的指挥失灵,造成机体正常功能紊乱,如神经功能的衰弱,新陈代谢率的低下,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下降等,试想,如果在日常生活或是练功过程中,人体即处于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中,没有一个健康的基础条件,又怎能有效的进入练功的“入静”状态,进而蓄炼体内的“真气”呢?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